X

科大学者/故事

莫德鼒:苦中作乐的地质实习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点击:

八十年代于青海省日月山做地质考察

地质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很艰苦,尤其是地质实习,更是不容易。

当时我们的地质填图实习,一般是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。该地区是我们国家南方一个重要的地质填图基地,许多高校的地质专业都在此实习。我们每次实习时间都是夏天,在那里,野外温度都在35度以上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,大家都身穿学校肥大的深蓝色小帆布工作服,上衣背后是白花花的汗渍,裤腿上是黄泥,脚上穿着沾满黄泥巴和山草的登山鞋,有时公交车都不欢迎我们,就算上了车,车上穿花裙子的当地女孩子,也总是躲着我们。

烈日当空时,汗水把全身湿透,有个别同学,还出现中暑现象,行军壶一壶两三斤水,总也不够喝—有时中暑了只好将宝贵的凉白开往头上淋。烈日下,我们的学生都被太阳晒得黑亮亮的。作为老师,挺心疼他们,但也为他们不怕苦、不怕累感到欣慰和高兴。

中午吃的,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两个馒头,一块咸菜,一壶水,好的时候能有个鸡蛋。记得在南京实习时,因为粮票不够,只能吃红薯。但南方的红薯水分太多,吃多了胀气,胀得受不了。没办法我们就去部队求援,部队挺好,免费给我们提供了面粉。

我们天天出野外,每天野外地质观测路线都长达十几公里—个别路线更长。实习期间,老师和学生始终在一起,我们在一起进行地质观察、讨论和研究。个别地质点有时一讨论就一两个小时。老师教得认真,学生学得也认真。

所以说,我们的师生都很能吃苦。同学们没有退缩,没有抱怨,经受住了苦和累的考验。不少同学工作后都深深地体会到,地质实习不光是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。

地质实习是艰苦的,工作环境差,基本生活也不好,更谈不上文化生活了,但地质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。师生们精神饱满,以苦为乐,苦中找乐,至今回想起来还蛮有意思的。

1987年,我作为地质填图实习队队长带领煤田“八五班”到巢湖地区野外实习,住在巢湖铸造厂。这里是安徽省的一所大型劳改监狱,由巢湖武警支队管理。有一天,一名武警军官来找我,希望能和同学们“玩玩球”—进行篮球友谊赛。

比赛那天,我亲自到现场,怕有意外。我看到有的同学穿着登山鞋就上场了,武警战士一看同学们的打扮就乐了。比赛一开始,同学们就占据了场上主动,半场就领先对方30多分,中场休息时,我叮嘱队员们下半场要适当把握,不要使比分过于悬殊。但同学们毕竟年轻,而且这一个班就能组成一个篮球队,一米八左右的就有三四个,身高、技术都高出一头,大家最终没有收住。终场时,我向他们队长表示歉意,并“批评”同学们没有掌握好“度”。

第二天我们从野外回来后,对方又来联系,希望和同学们再“玩玩”。第二次比赛,上场的不是巢湖铸造厂劳改监狱的武警官兵了,是巢湖武警支队的篮球队。比赛结果是我们又胜了。从此,山东矿院学生篮球厉害的名声就在那里传开了。

1973年,我校地测“七三班”在南京某地进行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。那里是南京大学、山东海洋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。当时我们有一条野外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参观该地的铀矿。我们师生上山后不久,遇到了赫赫有名、极富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。许世友将军看到我们几十名学生在矿坑那里,就径直走了过来。听参谋介绍我们是山东矿业学院来这里搞地质实习的,他十分高兴。大手一挥就给我们的师生发表即兴演说。他说,铀是造原子弹的,毛主席说我们也要造原子弹,帝国主义想搞核讹诈,我们不怕。他指着前面的一种树说,这种树喜欢“吃铀”,它是找铀矿的一种指示性植物……他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,将来为国家服务。之后,他亲切慰问了我们的师生,还建议我们去浙江考察“水帘洞”。

师生们对许世友将军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。这次实习,师生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,是没想到的收获。

选自《科大故事②》(2018年12月出版)(讲述:莫德鼒 整理:刘钦兴